一时间,某某君侯谋反的流言就没断过,斥骂儿女不孝的声音也多了起来。
【这一遭还真是让我看透了,像阿蓁这样父慈女孝的,少得可怜。】
【别的不说,大头真是个好父亲。】
【某些君侯的脾气还挺硬的,就算被儿女威胁,也不松口,这也是笃定他家孩子不敢一起死吧。】
【还是得小心点,别让真想谋反的浑水摸鱼。】
【话说,如今姜国的君侯还有敢谋反的吗?】
【应该没有了吧?前两批造反的君侯都死得很惨的。他们也只有一个脑袋,谁那么头铁,敢直面大.炮?】
各位君侯家里传出来的八卦太多,姜大头都不沉迷玩乐了,空了就来找姜蓁吃瓜。
吃着吃着,姜蓁就发现自家瓜田里的瓜差点被人给偷了。
“大学有十五个未曾实习的科举生想要退学。”秋月对姜蓁解释道:“他们觉得留在大学也不会有太多机会,就应那些公孙的请求,去帮他们治理封地。”
“他们居然挖墙脚挖到大学里来了?自家养的门客不够用了吗?”姜蓁的表情古怪。
“他们家里的门客,哪有王上精心培养的大学学生优秀。”秋月说道:“这批人大多不是姜国人,王上也不方便安排,不如就让他们自己选择?”
科举能把各国的人才都挑进姜国的篮子,但忠心没办法保证,所以姜蓁就只能在篮子里尽量挑拣姜国人培养。
能力相同的情况下,姜蓁会把机会留给国人。剩下未被安排实习的这些人,并不是能力不够,而是国籍差点意思。
看他们有了去处,姜蓁也不打算强留,对秋月说道:“想退学的就退吧,不必强留。”
最开始,只有十五个学生退学,去帮那群公孙打理封地,到后面,退学的学生越来越多,而且他们的去处也不局限于姜国了,卫宋郑齐四国都是他们的选择。
【事情变得有趣起来。咱们成了翻版郑国?人才输送基地?】
【要不明年再多招收点学生?我这人心地善良,担心四国的人才不够用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