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郑国的学子大多是儒家子弟,讲究尊师重道。老师不喜欢郑王,学生自然也不好去违逆。咱们姜国学派众多,那些读书人根本就不是铁板一块,不碍事。】
【也别把普通人想得太聪明,他们大多是人云亦云,没有主见的人,被别人一忽悠,说不定就上当了。】
【每次看君王、官员、百姓三者之间的极限拉扯,都让我觉得刺激,一个不对就会集体翻车。】
【嘿嘿,阿蓁可不觉得刺激。】
不想跳进和郑王一样的坑里,姜蓁的指尖敲了敲桌子,说道:“研究院建成,里面的人员配置还不齐全,可以举行一个小型的考试,从外面招揽人才。”
说起这个,秋月的表情就无奈了起来,说道:“我看上的工坊里的大匠们,都不愿意来研究院任职。”
“连做官他们都不愿意了吗?”姜蓁疑惑。
秋月心酸的说道:“大概是因为作坊给他们的待遇太好了。”
蓝河县作坊里的工人,最开始都是姜蓁买来的奴隶。但就算是奴隶,姜蓁也没亏待过他们,让他们能填饱肚子。到了如今,这些奴隶大多都成了良民,只是为了保守秘密,不让他们随意进出工业区。
工业区那边就像一个小镇,里面吃穿用的东西全都有。就算是外面普通的乡民,也可能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老家,连县城都没去过。工业区里的人,也从没想过离开。
外面的钱,可不像工业区里面那么好挣。
普通工人的在作坊里工作,每月有工钱,年底的时候还会有奖金。
作坊里的大匠,待遇就更好了,除了工钱和奖金还有分成。
比如造纸作坊,如今生产的不只有写字用的竹纸,还有遮雨用的油纸,更加柔软的草纸……
这些大匠们每拓展出一个赚钱的新工艺,到手的钱就哗哗哗的涨。
可能入秋月眼的,偏偏就是这些能搞创新的大匠们。
如今匠籍不会被针对,尤其是姜蓁麾下的匠籍,更是受到礼遇,背靠姜蓁,普通的官员见了他们都要客客气气的,所以对研究院的官职,他们并不是很心动,面对秋月的邀请,他们拒绝得干脆利落。
【工业区就是他们的一个桃花源,在这里面待久了,估计都不想去外头讨生活。】
【这个‘桃花源’并不是真的与世隔绝,只是阿蓁手动帮他们隔绝了外人,等以后科技发展,那些制作工艺不需要再保密,这个‘桃花源’就没了。】
【可那群大匠们,并不觉得自己是在贪图短暂的安逸,他们只会觉得自己追求的是长久的稳定。】
【按照他们以前的思维,工业区的饭碗,确实是个铁饭碗。毕竟古代社会的发展,几百上千年都没什么变化,可现在时代变了啊……】
姜蓁弄这个研究院出来,也是想想让这些大匠们未来发展得更好。
谁知道他们直接被作坊那边的钱迷住了双眼,根本就挪不动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