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车之上。
姜沃只安静坐在一旁, 陪了曜初良久。
马车外,有灌渠传来的隆隆水声,奔涌不止。
想来曜初的心境一如此水。
*
苦难在史书上太多了。
别说曜初, 连婉儿和太平都已经开始读史。
《汉书》也是读过的。
因今冬起,许多人都在念叨‘无雪’‘旱灾’之事, 婉儿自然也曾捧着书来问过姜沃。
姜沃还让婉儿整理计数了下汉书中关于旱灾的记录。
只是史书之上, 关于旱灾的记录,大都不会很详细。
“文帝元后六年, 夏, 天下旱,蝗。”
“武帝元封四年, 大旱,民多渴死。”
“武帝元鼎四年夏, 关东旱,人相食。”[1]
……
能被史笔记下来, 关于灾疫的每个字,落在人世间, 就都是重若千钧之祸。
曜初在史书之上不只一次看到‘民相食’这几个字, 她以为自己虽生在宫廷, 但多少还是知道一些民间苦难的。
然不及今日骤然的, 毫无防备地见到,跟笋子被装在一样的竹篓里,也一般被倒出来的小女孩。
或许……不, 都不是或许, 若是大旱灾年粮备不足,亦或是粮食发不到百姓手中。那这个小女孩的作用,就会真的跟笋子等同。
曜初又想起来卖‘货物’的农夫。
今年天时不好, 时值二月初,依旧干冷的惊人。
曜初从前也在书里看到过百姓单衣难御风寒的描写,《淮南子》中寥寥几句就曾将此情形描绘的颇为生动:“短褐不掩形,而炀灶口。”破旧的粗布短衣难以遮蔽躯体,只能缩手缩脚,若是有个热灶能蹲一蹲取暖就最好了。
书中文字描写的再入木三分,终不及亲眼所见所感。
坐在马车上,曜初眼前还是浮现出那双抓住竹篓边缘,把孩子倾倒出来的手——
曜初不是没有见过大唐百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