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格格党>历史军事>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> 170. 太子纳谏 正是为了姜相的名声啊!……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170. 太子纳谏 正是为了姜相的名声啊!……(2 / 4)

姜沃看了一眼刻漏。

就算是有东宫的面子,这时间也给的差不多了。

于是再次打断了萧德昭的话。

“一来,方才萧谕德进门时我就说了,调任事归吏部。”

“二来,这也是李御史自己的选择。”

听到第二句话,萧德昭一怔:这,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吗?李敬玄怎么会自己选择去波斯。他听到这个消息简直如遭雷击如丧考妣,惶惶不可终日,且他自己以及世家亲眷都托人向太子求情了啊。

姜沃将桌上早准备好的一份旧日公文,从案上推给对面的萧德昭。

“大约四五年前,李御史曾上过一道议事奏疏。”

事关狄仁杰自愿就任宁州刺史——

当年宁州刺史病逝任上,因西北之地苦寒,兼当地戎汉混杂、民风彪悍,多有械斗冲突。官员们都不愿意担这个苦差事。

明知道有个‘五品刺史’的官位空缺,但朝中愣是没有人想要,更是生怕点到自己头上。

彼时吏部选人也很慎重,生怕硬生生摊派下去的人,来个非暴力不合作,便耽搁了两个月,先由当地长史代任。

后来狄仁杰主动请命就任。

而李敬玄作为御史,又总站在世家的角度看问题,见此情形,很快提出了对吏部‘资考授官’的质疑——毕竟‘资考授官’里有一条就是让候选官据才自择官位报考。

李敬玄便就此上书道,会出现这种情况,正是资考授官的缺陷之一。

因过分重视对于才干的考核,就会忽略了对官员德行的考量。

好似就因为资考授官,令官员们失去了‘高尚情操奉献精神’一般。李敬玄的议事里,也曾提出参考‘旧礼’亦按‘德名’选人,隐藏的还是过去世家举荐人的那一套。

姜沃当时就心道:狄仁杰没主动去宁州之前,这位御史怎么也不上这封奏疏。

大概是怕自己被点去宁州吧。

于是,三月初一大朝会,李敬玄在朝上站出来质问她时,姜沃立刻就想到了这封奏疏:这次可要成全他。

说到底,李敬玄为官‘不惮寒暑,略无缺职’的勤谨,是要保住自己官位(而且是京中清贵官位)的勤谨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格格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