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高浪急的东海上。
艨艟相接, 帆樯连天。
万艘千轴,望之如云。
居中的一艘大型楼形战船顶端,树大唐烈烈幡帜。
宽平甲板之上, 再高起三层楼, 每层皆设弩窗矛穴。
甚至还有一架破城门专用的抛石车。
与其说是一艘楼船, 也可以说是一座小型的城垒。
三层船楼的顶层,裴行俭着一身银甲, 正专心致志摆弄罗盘。海风将他战甲外的斗篷, 亦吹得烈烈有声, 宛如旗帜。
“裴侍郎。”
直到有人叫他,裴行俭才回头, 看清来人笑道:“刘兵曹。”
来人正是负责此次水路军的粮草督运官——刘仁轨。
楼船在海浪中稳如平地,刘仁轨大步走过来。
大军自长安城开拔月余, 入海也多日。裴行俭和刘仁轨同在一艘楼船上, 早已彼此熟络。
此时裴行俭望此天海碧空一色,又见大唐的战舰连天, 心中豪气万丈道:“纵身着绯袍轻裘缓带, 终不及擐甲执兵!”
刘仁轨很有同感地点点头。
然后走过来认真请教道:“这便是李仙师做出的罗盘吗?”
裴行俭点头,面上尽是赞叹之容:“有此为海航之引, 不比原先,只能在晴好之日观北斗崇山, 用小尺测影。”
船行海上,原本最怕风云突变迷失方向:比如倭国的使者, 就是在阴云中无法辨别方向,以至于迷航后, 还流落到小岛上差点全军覆没。
有此罗盘, 实大大有助于海上航行。
此番征百济, 海上战船皆是从登州港口出发,横渡东海,将要直达百济熊津江口。
虽说有专门使用罗盘,行驶在先的引头船,但这一路,熟谙风水的裴行俭,自己也一直在用罗盘观测方向定航线。
越用越觉得精妙。
刘仁轨此番正是来请教罗盘使用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