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格格党>历史军事>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> 第109章 第一场科举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09章 第一场科举(3 / 9)

这样想想——

老尚书看了看为人就跟着这处院子一样别具一格的大侄子,又看了看貌似恭和守礼但总有奇思妙想的姜侍郎……

王老尚书觉得自己老的更快了。

*

姜沃也看到了王神玉的奏疏。

他的奏疏就如他这个人,在其位谋其政。

别说他离开了司农寺,就算当年他在时,对耕种事也一窍不通,他只是个无情的预算人。

此时他已经到了吏部,就根本不提户籍、粮米等事。

皇帝的问题里,既然还有如何安置百姓,王神玉就直接立足自身吏部侍郎之职,只就‘如何为百姓选良官’做了五千字策论。

王老尚书松了口气。

虽说有些偏题,但起码绝不算错。

吏部官员就做好吏部事,各司其职尽忠职守,也不失为能臣之道。

确定过侄子没有出格,王老尚书又说起找他们真正的正事——

“十月里,又是一年贡举,要开科取士。如往年一般,圣人依旧将此事交由吏部考功属。”[1]

“到时你们也入吏部满三月了,正好去考功属一同料理贡举事。”

姜沃精顿时一振。

她能伸手碰触到、影响到的第一场科举。

就要到来了。

**

在科举事前,姜沃先旁听了诸位重臣的策论。

五千字完整版策论已然上交御前,这日皇帝再召重臣,则是让他们当庭而论。

姜沃先是欣然体会了何为集思广益——

朝臣中如王神玉般,立足自身官职,提出中肯建言的不少,颇有针砭时事,可改善朝中吏治清廉与效率的巧思。

更有司农寺新提任的吴正卿(当年负责培育棉花的农学专家吴少卿),写了许多具体的农事改措,上表朝廷可借由各州府,传给当地的农官。

作为专管教育工作的国子监祭酒,则提出在各地州学、府学里,特设一门农科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格格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