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与哥哥呆在一起,阿娘在身后看着他们。
与十年前一样。
*
两人就这样躺了大半日,看了白云,直到日头开始西斜。
在微微发红的夕阳中,李承乾忽然坐起来,认真道:“雉奴,我有话要嘱咐你。”
兄长要训话,李治下意识就站了起来,垂手恭敬道:“兄长请说。”
李承乾看着垂手站在眼前的小九儿。
其实挺早的时候,他就想过,他这个样子做不成太子,那父皇这么多儿子,谁能接过江山?当然,甭管是情感和理智,李承乾都早把李泰从他的脑海中踹了出去。
不过他要为自己申辩一句,排除李泰不光是因为厌恶的情感。李承乾觉得李泰不能接手大唐江山最重要的一点是——
世家!
李承乾是一直看着父皇如何一点点打压、甚至是打磨世家的。
但李泰跟世家走的很近。
他的文学馆里绝大部分都是世家子不说,朝中拥护魏王的朝臣,也多半是世家官员。
只是李泰会做样子,他知父皇对世家的忌惮,所以他跟世家子走得近,理由并不是对方的出身和家族,而是对方‘文采学问好’,是个难得的‘才子学士’。
然而,绝大多数的人可都是先出身世家,才能有机会成为‘才子学士’的。
不是李承乾带着仇恨滤镜看不起李泰,而是父皇可以对世家又拉又打又用,整的服服帖帖的,李泰却做不到边用边压得住世家。
倒是雉奴,一直跟逃离家族的崔家子关系很好。平时言谈间,对世家也颇不以为意,哪怕他定了个太原王氏女的王妃,李承乾观他都很少跟王家走动,甚至……不知他感觉得对不对,雉奴似乎因王妃出身王家,有点隐约的不高兴。
只对世家的态度上,李承乾觉得,雉奴远比那只绿肥鸟强。
可惜雉奴还有些年幼且性子太软。庶弟中倒也有几个还好的,但李承乾情感上,当然更偏向雉奴。
这两年来,他虽然一直在东宫‘闭门思过’,人出不去,消息还是能进来的。
他是从薛延陀之事后,才确定,雉奴不只是个柔和性软的孩子,他也是个有眼光的皇子——
父皇在朝上斥责了几个臣子,道,晋王虽年幼,都深知朕不与薛延陀和亲的之意,你们却只拿些腐话来劝。
所以来昭陵前,李承乾向皇帝提出,能不能让雉奴跟他一起来。
如果这个弟弟不觉得他这个废太子是瘟神,还愿意陪他来看看母亲。那他也有很多话嘱咐他,帮助他——一个失败者的经验也是很宝贵的。他虽做不好太子,但并非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好太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