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女四人,这会儿又是开开心心的尝一尝点心,品一品茶。
如此渡过一番时光,端得惬意。
京都,皇城,承乾宫。
太子妃和大皇孙妃在侍疾,自然是侍候着赵贵妃。
说是侍疾,其时赵贵妃的身边又哪缺着侍候的宫人。太子妃和大皇孙妃来,更多的就是端一下药汤,又或者陪着赵贵妃说说话。
赵贵妃是真的番年节后就是病一场。赵贵妃这会儿精神头不错,她是由着儿媳和孙媳陪着说说话。
太子妃自然是捡着东宫里的孙儿辈们聊一聊。赵贵妃听着曾孙辈的趣事。她的目光是落在大皇孙妃的身上。
“你们这一对婆媳啊,本宫瞧着都好。如今本宫儿孙满堂,这等福份尽是足了。”赵贵妃嘴里这般讲。
其时她的心头还有遗憾。只是赵贵妃不能讲出来。
进宫这些年,在皇帝跟前有体面。儿子是东宫的储君,人人都夸着赵贵妃的福气大着,好命还在后面。
唯有赵贵妃自己最清楚,她是走得如何的如缕薄冰。
伴君如伴虎。帝王的宠爱想抓着,哪是容易的事情。
特别是儿子是东宫的储君,这就是意味着赵贵妃母子没有退路。史书上为鉴,从来是太子要么登基为帝,要么是满门落不得好收场。
赵贵妃一直有心结的地方就在于皇帝不乐意册封她为继后。
明明儿子都当储君,她这一个生母还是坐在妾妃的位置上。赵贵妃的心头能好受吗?
当然不好受。
立嫡立长。太子就占一个长。万一将来皇帝变卦,想立嫡了怎么办?
皇帝册封新皇后,又把东宫的太子置于何地。这等心思赵贵妃是不能对人言的。
“母妃,儿媳和您的孙媳可都是您挑中的。咱们好,那也是进宫后得着母妃您教导的好。”太子妃的眼中,赵贵妃近日的气色并不好。
太医的一些提点自然也是落进东宫的耳里。太子妃自然就要替夫君分忧。
“本宫哪有多少教导,还是你们的本心就好。我瞧着东宫儿孙多,也是你们的心性宽厚。”赵贵妃的眼中,儿媳和孙媳确实是不错,端得贤惠的好名声。
婆媳几人说一番话后,赵贵妃有些乏了,倒不再留人。
“本宫想歇一歇,你等也回东宫。你们照顾好本宫的儿子孙子,本宫心头就踏实。承乾宫哪缺着侍候的宫人,你们莫留下。这是本宫的意思。”赵贵妃让儿媳孙媳不必侍疾。
太子妃和大皇孙妃扭不过赵贵妃的意思。二人还是早早的告辞离开。
待回着东宫后,赵贵妃的情况自然由着太子妃一一跟太子讲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