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或者说东宫夹袋里有人才,赵王和宁王都是被坑过。便是康郡王也是落水过,也被永安帝敲打过。
皇子们干到这份上,人人都是有怀疑的对象。这矛头自然指着东宫。凭什么大家都落水,东宫就是得着最多的好处。
当然更主要的还是永安帝也在中间有掺合。皇帝不下场,只是想让儿子们当一当太子这一位兄长的磨刀石。
太子是储君,那也是君。
可太子的生母只是贵妃,而不是皇后。这就是让东宫有些小烦恼的事情。
永安帝乐意册立储君,又不给储君生母一个妻子的名份。这里头有文章啊。
“二叔,五叔。”大皇孙见到赵王和贤郡王时,他是客气的拱手见礼问安。在叔叔们跟前,大皇孙是不缺着礼数。
“大侄儿你不必多礼。你能来送你婶婶一程,二叔心头也是感激不尽。”赵王还是态度不错的。
叔侄说说话后,有赵王领路,大皇孙去给赵王妃上香祭拜一回。
大皇孙来一趟赵王府,他是带着东宫的善意来。事办完,大皇孙也不再久留。
只是待大皇孙走后,赵王是留下贤郡王到书房里谈话。
赵王的书房宽敞得很。赵王与贤郡王落坐后,他说道:“我与五弟如今是同病相怜,咱们都成为鳏夫。”
贤郡王李隆暻听着这话时,他是有一点小小的尴尬。
好在赵王也不是要为难弟弟。他是请贤郡王吃茶。
赵王说道:“东宫如今势大,五弟在大哥手下办差事,我瞧着五弟倒是乐意巴结着大哥。”
“大哥是储君,弟弟公事公办,听差时也是顺从着父皇的意思。”李隆暻还是表明他的立场。明面上李隆暻确实与东宫走得近。可那些由头在哪里?
最初是巧合,李隆暻眼中是如此的。那是春汛一事李隆暻得着大哥的提拔。
至于后来嘛,李隆暻是瞧得分明,他是被父皇给划拔到太子下头的。
君父,这二字就是说的明白。君在父前。
太子是储君,这一个君字的意义就不同。李隆暻为着将来计较,他也得奉着东宫才成的。
“二哥,都是父皇的儿子,长兄如父。咱们就是在能干的大哥跟前低一低头亦无妨,指不定还能涨一涨本事,多学些能耐。”李隆暻是顺其自然的性格。他一心奔着贤王去的,他没有想着在哥哥们的事情掺合太多。就是别人问话,他一定是说着东宫的好处。
“五弟,你这妙言啊。”赵王也是看懂这一个弟弟的立场。本来有心多拉拢,赵王后来一想啊,还是放弃这等想法。
主要是赵王如今的钱袋空落落的,就是想收买人呢,还是缺着银钱。只能说英雄好汉,也是五斗米折腰。
有钱英雄汉,没钱汉子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