乔茗茗呵呵笑:“明年送衡衡读书去吧,多做几题作业就没这么闲了。”
宁渝略微一思考,点点头:“行,明年九月份刚好满六周岁。”
衡衡八月份生日,九月份开学,准确来说是六周岁零一个月。
如今是七八岁,甚至九岁才送小孩去读书的,但乡下没那么严,多少能通融通融,所以六岁送去也没问题。
衡衡如今能认识不少字,乔茗茗不是在村小里代过几节课嘛,回来就跟宁渝说过:“咱们家衡衡这程度,去上小学三年级都没问题。”
好些三年级的小孩认识的字都不如他多!
两人其实没有怎么刻意去教,教过数字,教过他写自己的名字和家长名字,甚至教过英语,就是没有教语文。
他所处的环境,加上他爱看书的习惯,都能保证他语文不会差。
也确实如此,他这两年看着看着,故事书看完了,字也学会好多了,甚至连字典都快被他翻破了。
乔小弟拎着两块猪脚来,听到姐姐姐夫在商量着送衡衡去读书的事儿,便道:“你们当爹妈的也太心狠了,才几岁啊就送人家去读书,合该快快乐乐玩的年纪,别说村里,就是城市里有几个六岁小孩被送到一年级去的?”
刚刚听二姐的语气,似乎还想着跳级,想着干脆把衡衡送二年级。
乔茗茗翻了个白眼,都不爱讲他。
她穿着拖鞋过来,接过猪脚问:“你这是去哪里忙活了,我上午去棉花地,怎么没在棉花地里看到你?”
乔小弟坐下,猛喝水:“去隔壁黄庄了,帮忙瞧瞧他们村的菌菇,说是这茬种不出来。”
乔茗茗倒了碗绿豆汤给他:“快喝了消消暑。”接着道,“天气太热了呗,种不出来也正常,最近干。”
干才好呢,这样才能收庄稼。
如今家养菌菇在全公社推广成功,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菌菇。
材料足够,不管是木屑还是玉米棒子还是油茶籽壳都能当培养料。
这玩意儿种多了还能送到收购站去,这导致里最近几个月县城竟然不缺新鲜菌菇了!
有些村子聪明,专门腾出几间房来种,种多多的然后集体统一卖。
虽说赚得不如卖山柚油、山葵的上阳村甚至卖鸡卖鸭卖得火热的黄庄,但也还不错。
周主任特别高兴,他如今又把目光放在果树上。
如果果树也能种出来,种满整个公社……往后真的家家户户都能吃饱穿暖了。
这是不归乔茗茗管,所以最近周主任都在烦着宁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