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份,够他们村把榨油坊给盖起来了。
当初没盖榨油坊是因为钱不够,今年年初之时又提起了这件事儿,可是那时候村里又没有懂得榨油的人才,加上油茶果得等到年底收获,所以一直把这事拖着呢。
乔茗茗还以为拖着拖着,今年又会拖到去公社的榨油坊榨油。
而且九月份,是农忙的时候。
这时候村里没人能腾出时间精力去照看山上的油茶树林,只能董老三来。
董老三特满意,放下杯子起身:“行,我九月份准时来报道!”
他也该走了,小宋还得送信的,两人不能久留。
乔茗茗也要去跟志斌叔说说这件事,安排人把榨油坊盖起来,再顺便搭个小院子,趁着最近不算太忙赶紧把这事儿干好。
志斌叔有钱好说话,呃,指的是队上公账里有钱好说话。
反正自家村里就有砖头,就跟给孔帆老师他们搭建院子一样,这实在不费什么事儿。
于是盖榨油坊的事便这么决定下下来了,村民们同样没有什么意见。
能有啥意见啊,这个榨油坊盖起来纯粹是方便他们自己。
不仅往后山柚油可以自己完全生产,自个儿村里想榨些大豆油花生油不也可以吗?
于是大家有空的时候就搭把手,还算宽敞的榨油坊很快就在村里落成。
这榨油坊离村里房屋聚集地也比较远,靠近村北,反正村北那边有大片空地,再塞几个榨油坊都不成问题。
而董老三的小院子呢,还真是顺手的事儿,他顶天家里就四口人住,能盖多大啊。
但这些都是一个月后的事儿了,乔茗茗从志斌叔家里回来时也到了傍晚时分。
今天的晚饭,木薯是主角。
乔小弟首都长大,特少吃这玩意儿,他甚至没瞧见过这玩意儿。
夕阳西下,即使有夕阳笼罩,可夏天的村庄依旧显得生机勃勃。
晚霞占据了半面天空,那绚烂多彩的颜色着实好看,倒映在上阳湖中惹得看惯了美景的村民们都不由得驻足观看。
村里多鸟,几乎都聚集在上阳湖那一片。
乔茗茗心说往后这里生态若能一直这样,几十年后估摸着能吸引不少爱鸟人士来,然后带着值一套房的长/枪短炮咔咔咔地一顿拍。
摄影佬最能找地方,钓鱼佬亦是。
夕阳西下,乔小弟蹲在院子中,看着他姐夫在刮木薯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