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格格党>历史军事>小知县> 第51章 第 51 章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51章 第 51 章(3 / 10)

需要学生足够,还需要夫子足够,还要学政批准。

之前不愿意来的夫子,就是觉得等这些条件都满足了,他估计都要老死在这。

就算当上了教瑜,那又怎么样,这里的学生质量不如潞州城。

他们升官也是要看学生“升学率”,放古代就是能不能考上童生,秀才,举人,进士。

扶江县没这个底蕴。

刘夫子自然也明白这些,可他听过纪炀的志愿,又见了此地百姓学习的热情,那片拳拳之心促使他留下。

这才有了现在的扶江县官学,学生已经超过一百,肉眼可见,等到发非编户们安稳,学生人数能直升两百。

学生的条件满足,纪炀自然要撺掇夫子的事。

只要给灌江府韩家下的聘书成了,刘夫子也会正式成为刘教瑜,从此正式走上教职官员体系。

如果他这边做出的成绩好,考出不少的秀才,举人,甚至进士,那就是平步青云之路。

有一天去汴京礼部为官也有可能。

而且这一路教下来,人脉不可估量。

纪炀给他请的官,也便是为官的第一步。

刘夫子听说此事时,一时有些说不出话,他年初过来,也没想过今年就有机会当上教瑜。

可他们知县大人的手腕,这似乎又不是什么难题。

刘夫子激动拱手作揖道:“谢谢知县大人了。”

说罢,忍不住补了句:“来扶江县,还真来对了。”

留在潞州等着候补当夫子,再等着被提拔,还不如到扶江县做事更好。

虽说扶江县的学生确实没有底子,但这里的学习风气却极好。

这也有知县大人耐心引导的缘故。

现在他们扶江县不论男女老幼,都热爱习字。

最直观的原因便是,只要习字,那在县城三个作坊做事,工钱都翻倍。

在读书人眼里,这个原因俗了些,但也最有效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格格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