剩下开耕许久的四十二亩土地才是重点。
他们严格用耕牛细细耕作,该用的肥料全都用了,驱虫赶鸟,一个都不少做。
给这些麦子称重的时候,马同峰全家都很激动。
一百八十斤,二百斤,二百二,一百六。
称重到最后,马同峰越看越高兴。
因为每一亩地的重量,都比去年最高亩产要多。
这里面的原因还用说?
自然是化肥的功劳,还有一部分是后来水渠的功劳!
最后四十二亩田地的产量得出,最低是一亩地产了一百六十斤小麦。
最高则是让人跌破眼镜,竟然到了二百六十斤!
这些数字让在场所有农人捏了把汗,同时震惊地看看四旁之人。
二百六十斤!
一亩地的产量,竟然赶上之前两亩地了!
有这样的收成,还怕没饭吃?!
还怕填不饱肚子?!
不知是谁开始欢呼,随后所有人欢呼起来,比上上次芥菜丰收,上次白菜丰收的欢呼声都要高。
这是粮食!
这可是粮食!
纪炀自然也被这份激动感染,随后迅速算出平均值。
不怪他亲自动手,只是旁边人算得有点慢。
四十二亩地的平均值,均产二百三十斤。
扶江县的亩产则是一百三?!
潞州的小麦亩产多少来着?一百五到一百八?
纪炀深吸口气,缓缓报出马同峰家的数字:“马同峰家小麦均产,二百三十斤。”
“他家去年均产,一百五十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