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龄还小的那几个,还有些不明状况,只能一脸懵逼的跟着姐姐们一起表态。
让邱颜用美味的点心好好招待公主们一顿后,何殊又亲自抽时间将她们送回公主住宿区,刷一下自己这个太子哥哥很关爱妹妹们的美名。
正宁帝知道这件事情后,只觉得小女儿们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。
要不是太子为人大气,愿意主动培养她们这些妹妹,给她们的未来提供可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,他这个亲爹都想不到,还能这么精心的培养女儿。
毕竟太子是天生的,他也就是在其小的时候,教过太子说话和认字,给太子读过一些书,不存在什么精心培养与教导。
很快就到了正宁帝很期待的中秋节,宫中没大肆操办宫宴的打算,只发出为数不多的一些请柬,邀请一些德高望重的宗室、勋贵与重臣,进宫小聚一下。
对于那些受邀者而言,这绝对是个莫大的荣幸,毕竟当今圣上登基以后,素以节俭著称,宫中的御厨们,大半都被安排到皇上在外面开的酒楼里当大厨。
只有在过年的时候,才会临时召回那些御厨,在宫里办场宫宴,与先帝时期隔三差五就会举办各种宫宴的风格截然不同。
这也就使得正宁帝偶尔举办一场小规模宴请的时候,所有能有机会得到邀请的人,都将之视为荣幸。
能在宴会上吃些什么无所谓,关键是为了能有机会受邀的那份殊荣。
宴会开始时,何殊这个太子也有出席,还给宗室中的几位长辈们敬了几杯酒,然后就邀其中一部分人带的小辈,一起去别的地方小聚。
那些人之所以趁机带自己看重的小辈出席这种宫宴,除了有让自家小辈在皇上面前露脸的意思,最主要就是希望小辈能有机会结交太子。
所以面对太子的邀请,这些人当然不会拒绝,还都表现得十分殷勤。
作为一个务实的人,何殊从来不会在还没了解情况前,就给人贴上标签。
所以对于这些出身显赫的权贵子弟,她也不存在什么反感或排斥的想法,而是态度认真与他们交流。
酒过三巡,酒劲上涌,见太子脾气好,很喜欢听他们讲京中那些趣事的样子,这些公子哥们说起京中一些秘闻时,也变得口无遮拦起来。
“……那个赵晋礼仗着自己家是国舅家的公子,摆出一幅看不起旁人的架子,这次进宫,都没轮到他,也不知道他天天都在得意个什么劲。”
旁边有人附和道,“就是,他上边还有个原配生的嫡长兄,承义侯府的爵位,又轮不到他继承,他却天天以承义侯府的世子自居。”
有人却反驳道,“你这话说得太小看人了,人家那位母亲可是有手段的,没准哪天,他就真成了小侯爷呢。”
承义侯府是正宁帝的母族,老承义侯是正宁帝的舅舅,正宁帝登基前,承义侯府的爵位已经降为子爵。
正宁帝登基后,按例封赏母族,才将赵家给晋为承义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