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格格党>历史军事>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>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5章 第二十五章(3 / 5)

目前的效果相当不错,随着大安境内的一条条更加牢固的堤坝,与配套的泄洪渠道相继修成,近几年来,总算不用再经常接到哪里又有大坝溃堤,受损多少的急报。

随着朝廷在各地的引水渠道与储水工程的成功修建,也大幅提升了许多地方的抗旱能力。

柳平发自内的感慨道,“朝廷可真好,竟然舍得用这么贵的东西修路、建堤坝,听说我们三河县修了好多处水库,就用了好多水泥。”

用水泥修的水库大坝与水渠,都具有防垮塌的作用,日常维护也相对更简单。

何殊随口回道,“在民生基础建设上多投资一些,朝廷划算。”

听到这话,沈卓不由得心中一动,明明只是很简单的一句话,却让他感到有种茅塞顿开、醍醐灌顶之感。

在书中看到历朝历代都曾兴持修建过什么工事的内容,或是听说朝廷又在哪修路、修堤坝时,他都曾生出过诸多感触。

但是现在想想,用再多言辞去夸赞,都不及这‘划算’二字用得贴切与生动。

“是啊,朝廷划算,听说去年悬河涨大水,沿岸河堤都没有出现溃坝,那些提前修好的泄洪渠道,也发挥出巨大作用,沿岸百姓的收成虽因连阴大雨而减产,却没遭受洪灾。”

纵观过往的历史,这绝对是一桩非常值得大书特书的功绩。

因悬河大水而引起的洪灾,基本是每隔三五年,就会发生一次。

每次都会令灾区大批百姓丢命,就算能侥幸逃得性命,也会流离失所,沦为衣食无着的灾民。

朝廷前几年不惜耗费巨资,出钱招募大批劳工在悬河沿岸筑坝挖渠时,有不少批评朝廷劳民伤财的声音。

沈卓就曾听到过不少,只是他当时的年龄还小,隐约觉得那些人说得不对,却又说不出到底是哪里不对。

从悬河去年虽然涨大水,而且水深远超以往,却没有酿成洪灾的结果上,不难看出朝廷不计投入的提前修筑水泥大坝,挖泄洪渠的决定有多划算。

此刻听到沈卓提及这件事,何殊的心情也很好。

当了太子后,她可以,也不得不全面了解大安的情况,所以看了许多被列为机密的案卷。

何殊在里面看到许多让她感到触目惊心的记载,其中最让她感到难以接受的,就包括因灾难而导致的食人事件,几乎是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。

哪怕因先帝早年的励精图治,大安之前有过三四十年可被史称盛世的太平年,即便在此期间,那种民不聊生的食人事情也没少发生。

当上这大安的太子后,何殊对自己的最低要求,就是不惜一切代价,也要阻止那种人间炼狱般的惨况再次出现。

事实证明,只要上位者能豁得出去,某些事情不是不能改变,代价是正宁帝一直握在手上用来吓人的刀,在那几年没少见血。

“是啊,悬河流域的百姓现在总算可以安民乐业,不用担心睡到半夜,突然变得一无所有了。”

几人说话间,马车已经行至听泉山下,因听泉山的声名远扬,山下已经发展出热闹的集市,卖什么的都有,还有专门存放车马的店家。

上山的路已修成蜿蜒而上的石阶,不愿亲自爬山的人可以选择雇人抬上去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格格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