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是,借着意外,顺利离开会场,去做一些,不方便在人前做的事情呢?
*
为了能够让第一次进行全息体验的人感受到最佳效果,启余公司准备的都是全息舱。
考虑到全息舱内的营养液,不仅男女分开,而且也划分了相应的房间。
不同房间的划分也是有技巧的,同行的人会被划分到同一个房间内。
而全息舱上也标识了参与者的代号,为的就是避免一会儿的混乱。
“全息舱已经全部调试完毕了吗?”一道熟悉的声音在工程师的背后响起。
“你是?”工程师疑惑。
来人笑了笑,出示了自己的证件。
“是来验收的吗?”工程师放下了心来,“已经全部验收完毕,而且相关数据也进行了三次确认,不出意外,不会有问题的。”
“不出意外?”来人眉梢扬起,“钱工,我想你应该明白,乔总要的回答是百分百没问题,而不是不出意外,不会有问题。”
被换做钱工的工程师也有些为难,职业习惯,让他不会说类似于百分百没问题之类的话,因为他本身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调试,并不是说只需要一遍,数据就会自动顺利运转的。
有的时候,只是一个细微的疏忽,就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。
一遍又一遍地运行,一次又一次地将妨碍运行的bug揪出,解决。
钱工已经习惯了再三再四地检查,也习惯了时时警惕。
现在让他给出一个确切的回答,这……
但……钱工看了自己身侧的全息舱一眼。
那全息舱整体呈现银白色,被做成了椭圆形,最上方是有特质材料制成的玻璃,强度极高,即便被人提着锤子用力砸下,也不会轻易碎裂。
说起来,全息舱的外观设计委实让启余公司内的设计师头秃了好久。
他们在最开始的时候考虑过坐姿,但最后的实验证明,还是平躺的姿势更加合适。
可这样一来,全息舱的外观一个设计不好,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棺材。
国内大部分对此还是比较忌讳的,如果在第一眼就给人棺材的联想,几乎可以想见,全息舱的推广必然会遭到很大的阻力。
为此,一个又一个的设计方案被提交,又被否定。
等到最终的设计被敲定的时候,不光是设计师,启余公司的高层也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。
最后的外观有参照飞行器,在尾翼的部分,一些精密的设计都被塞了进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