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臣原籍山东布政司,不曾听说过有人通晓丝织之术,若说是养蚕缫丝,还得是江浙一带。”
本来也只是随口一问,哪里就那么容易撞了大运,孔有德家乡也无人通晓丝织之法,他还是另想办法。
这时,旁边却突然插来一句有些畏缩的话,
“大人找丝织的吗?我媳妇的家乡原本就是养蚕的。”
·
这些归民要跟额勒走时根本没想这么多,只想着他们能痛快的打倭寇,活的不憋屈,船上有枪有炮,离开后还能免受倭寇的报复。
而且不仅有许多金银财宝,还有许多见都没见过的作物,听说是八阿哥专门买回去给民间种植的,朝廷也为此大开方便之门,专门设置了农署。
有如此爱民如子的好官,怪不得关内饥荒连连,民众叫苦不迭,关外却从未传出有饥荒的消息,想来是要比他们的生活好些的。
当时想着容易,只当是换个地方生活,但如今真到了关外,气候寒冷便是头一个遇上的问题,他们心中突然犹然生出了许多害怕。
但害怕的情绪还没持续多久,转头看见走在人群最前的八阿哥原来是个这么可爱的小孩,顿时又觉得他们已经在这世上活了几十年,若在这么个几岁的孩子面前展露出俱意,还是有些丢人的。
八阿哥年纪小,心肠也软,听带他们回来的那个船长说了几句,没责备他的自作主张,也没有半分为难,很轻易的便接纳了他们。
然后便安排落户的事宜,把土地和户籍都周到的想到了,观其处事老练,竟完全不像个孩子。
这边的官员办事效率也极高,这边为他们登记造册入了户籍,那边便发了冬衣,田地衣食一时间都具备了,也有地方暂住,他们顿觉日后生活有靠。
听见八阿哥询问丝织之法,何渔这才鼓起勇气插了这么一句嘴。
才想着不可能这么容易的就得到丝织之法,转头就撞了大运,平安眼睛顿时亮起来,几步跑到说话那人面前,
“真的?能否让我见一见尊夫人?”
何渔点点头,拉过自己身后的妇人,
“这便是我媳妇,名叫芦花。”
眼前的妇人约么二十五六岁年纪,肤色有些黑,身材瘦弱,但一双眼睛极亮,五官也端正清秀,两人都在他面前蹲下。
平安正好能同他们平视,于是眨眨眼睛,软着声音问道,
“芦花姐姐,你能不能帮我织丝绸呀?”
他向来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外貌优势,趁着年纪小,不用白不用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