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侄的看法与大人的看法一致,”方行简很快便给出了许怀谦答复,“致富先修路,古往今来,想要让一个地方富裕起来的方法,都逃不开一条好的交通。”
“小侄觉得,若是想要我大缙彻底地繁荣富强起来,将大缙四通八达的道路修通很有必要……”
方行简侃侃而谈,将大路能够运送大宗货物与粮食方便互商与军队,小路可使百姓便利,还把许怀谦的家乡,永安府拿出来举了例子。
听得许怀谦脸上不禁洋溢起了骄傲的神色,若问他为何要去改变科举,这就是他为什么要去改变科举的原因。
若是放在几年前,路边随便拉一位秀才,他能侃侃而谈怎样能够让国家繁荣富强么?
他只能假大空地说一些华丽而又一点实用的都没有文章,好看是好看,但没有一点可实施性。
但科举这么一改革,至少他们能够从实际上去考虑,究竟怎样去做才能够使缙朝繁荣富强。
将他们从那种华丽辞藻的思想中拖出来,转变为逐渐看清现实,从而发散自己的理想。
等他们入朝为官以后,靠着手中的实权,一点点地把自己的理想实现,那么缙朝就离强国不远了!
这种自己播下一颗种子,看着它逐渐发芽生长,最后会长成参天大树的体验是无法用言语体会的。
“你讲得好。”听完方行简的理论,许怀谦拍了拍他的肩膀,很欣慰鼓励他,“继续努力,没准明年你能跟我一样考个解元回来。”
“许大人,”被夸奖了,方行简面颊一红,又有些不太好意思地跟许怀谦说,“我其实除了时政这类文学类的学问还可以,其他的都学得一般,解元肯定是无望了。”
“哦?”许怀谦听他这么一说,意外地挑了挑眉,向他问道,“你那几科学得一般。”
方行简也老实,将自己不太会的说与许怀谦听:“医学、建筑、经济、天文、治理、算数、统筹。”
许怀谦:“……”好家伙,一共就十门学科,他这七门都不太会,偏科也偏得太严重了。
“许大人,实不相瞒,”方天禄见方行简已经把话说在这份上了,主动帮他圆上,“下官想求许大人为犬子觅一良师。”
“来了这盛北,下官知道近几年想要回京都的可能性不大,”方天禄跟许怀谦推心置腹起来,“下官一界官身,官职在哪儿,人就在哪儿无所谓,可我家孩儿,过两年就要参加科举了,盛北现如今连个书院都没有,若在没有良师教导,恐怕再给我家孩儿十年时间,这科举也是考不上的。”
盛北现在什么都没有,灾民们连房屋都没有,书院从何而来?
许怀谦倒也想修建书院,可他刚花了两百万两去修水库,手头上就剩下一百多万两的银钱了,这些钱还得留着修堤坝,他上哪儿去找建书院的钱。
不过,方天禄并不是让他修书院,而是让他给方行简寻个良师。
他偏科偏了七门,就算他给他找精通这七门的老师恐怕也学不进去什么东西。
许怀谦想了想,看向方行简:“夫子焉不学,而亦何常师之有?”
“你来了这盛北,”许怀谦指向远处密密麻麻的营地,“你就没有发现,盛北经历过一次水灾,看似什么都没有了,却又什么都有了么?”
“嗯?”方行简顺着许怀谦的目光看过去,不太明白许怀谦这话的意思。
“你看你缺的这些学科,”许怀谦数给他听,“医学,营地里除了全国各地的医术教习外,还有御医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