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见自己一睁眼便又回到了道房, 贾敬不禁茫然。
“我这是怎么了?”
难不成,那一切都是他若有所思,才衍出黄粱一梦?
他那已经六十岁的大徒弟道:“师傅, 您刚才睡着了, 仿佛还做了噩梦,大喊一声就醒了过来。”
说完就瞪了一眼自己的徒弟, “愣着干嘛,还不快去给你师公端水?”
“诶, 徒儿这就去。”
那徒孙也是欣喜太过,此时遭了师父训斥也不见委屈, 高兴地擦了擦眼角的泪珠,连连应声出去了。
片刻之后,他端了个青花盖碗进来,里头装的是温热的白开水, 喝茶怕冲了药性。
徒弟小心翼翼地把贾敬扶了起来, 又拿了靠枕给他垫着,这才亲手端着茶盅给他喂水。
贾敬道:“你也这么大年纪了, 快坐到一边歇歇,这些活儿,都让小道士们干吧。”
他几个徒弟,都是当年探春和黛玉送来的那一批,最小的也有五十八了。
若在凡尘俗世,五十八岁可算高寿,只怕双手颤抖, 什么都干不了了。
但这些人自幼便被送上山, 一心跟着贾敬修道, 平日里翻土播种, 采笋缬菇,担水劈柴,诵经打坐……
生活规律健康,营养均衡充足,个个都身轻体健。哪怕已经是小六十的人了,也依旧腰不酸腿不疼,上山打猎,下地种田,样样都来得。
无论是哪个年代,健康长寿都是人族永远的追求。
这群徒子徒孙能有这般造化,自觉是跟着祖师爷贾敬学了真道,内心的崇敬之情日益增长,侍奉自然越发精心。
大徒弟把茶盅送到贾敬嘴边,乐呵呵地说:“徒儿今年才六十,跟师傅一比,还小着呢。”
他的追求也不高,能活到师傅这个寿数,也就心满意足了。
隐身在旁的江停云挑眉看了他一眼,暗暗吐槽:在这个平均年龄才三十岁的年代,六十岁还小?
如果江停云此时施展他心通,听听这位的心声,只怕能不顾场合笑出声来。
——一百二十岁还要求不高?那你的标准可真不低呀。
莫说是江停云,便是贾敬这个真活了一百二十岁的听了,都有些无语。
他就着徒弟的手喝了几口白开水,温声道:“常食五谷,按时劳作,勿以善小而不为,自然健康长寿,百病不生。”
一群徒子徒孙听得连连点头,毕竟有贾敬这个活例子在,他们对此都深以为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