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九奶气得瞪他一眼:“没教你怎么知道没用?万一有用呢?顾名儿子这么出息,你就一点不羡慕?”
顾九爷这几天为自家的喜事欢喜,心下自然是羡慕顾名的,只是这世上的好事,你也羡慕不过来啊。
他知道争辩也没用,只好应:“你少干些活儿,多催促孩子念书才是正理。”
说起这个,顾九奶就有很多话要说了:“咱嫂子也真是笨,什么都惯着媳妇,啥也不让媳妇儿干,要是我,我早修理她几顿了。”
“那她现在是秀才奶奶了,你啥也不是。”顾九爷反驳,想起一事,又叮嘱他,“你少叫儿媳妇干活,她要盯着孙子念书呢,你也想有个秀才孙子是吧?”
“嘁!”顾九奶不屑,“顾名娃三四岁就会背书识字,六七岁就会做文章,咱儿媳妇能和顾名媳妇比?她生出来的娃也不厉害嘛 。”
顾九爷懒得跟顾九奶说人和人不一样了,胡乱应一声就睡了。
第二天早上吃完饭,顾六伯殷勤的给顾思要别沏了茶,笑道:“这是黄茶,你喝得的。”
汉中这边产茶,除了常见的绿茶红茶黑茶外,还有不常见的白茶和黄茶。
顾思道了谢,顾六伯就试探着打听起顾思学堂的事,还没离开的顾七伯顾九爷他们立刻竖起了耳朵听。
顾思也知道家里人的意思,直接道:“我先生收学生极为严格,两三年才收一个,自我进去就再没收过学生了。后门肯定是走不通的,得自己考。”
然后,把学堂里的学生情况说了一下。
大家听得咂舌:“八.九岁就能完篇?”十岁十一岁就能把文章写得似模似样,这都天才吧?
他们这边的孩子,七八岁才开始识字,十一二才能完篇,文章要写得有样子,得十五六岁了。
“是啊,很多同窗都是家学渊源,三岁就开始识字了。学堂里的同窗这次下场,一共考中了四个秀才,一个是知府孙子,两个父亲是学官,这还是人家自己考进去的呢。先生只收十到十四五岁的学生。我是个例外。”
大家顿时觉得,想要让孩子上顾思上的学堂考上秀才怕是没希望。
失望之下,先把顾思一顿夸,顾六伯再问他:“那你看看你哥的文章,看他有希望没?要是有希望了,我再让他念两年,要是没希望了,就不费这个钱了。”
顾九爷也连忙让顾思帮顾十三叔和顾十七叔看一下。
顾思都应了下来,独木难支,家里多两个秀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