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也不知道下一位学政是谁,要是个老学政,我做过他的题,就好了。”
三年一换,只做汉中府的院试题,顾思也做过二十位学政出的院试了。
他还从左惜时那里借过几本外省的院试院试录,还从别的同窗那里借过他没见过的几本。
再加上从孙守这里借的一些南方的,也有二十多位学政了。
有些学政是隔几科就又出来做学政,那么顾思对他的风格就更熟一点。
说起这个,孙守也有些担忧:“也不知道我明年会遇到什么样的学政。”
孙守明年要连考县府院试,他和家里人自信是一回事,没有考中秀才到底还是不安心。
“我怕说了会让你有心里负担,但还是想要说,你学识好,定能一次过童试,别担心太多,认真学习才是正事。”顾思安慰。
童试指的就是县试府试院试,又叫小考,小比。
孙守是南方人,考试要回原籍,不能越籍冒籍,就一直没有下过场。
顾思其实有些不懂,也不知道孙家是不是有什么事,孙守一直在北方念书。其实在南方上学更好啊,或许孙家人有别的考虑吧。
孙守听说认真学习,立刻收了心神,与顾思聊起了自己看的书来。
时间飞快,很快天冷了,十二月也到了。
顾思这天放学后,找到舒颖说:“娘亲,你能借我三两银子吗?”
舒颖会给顾思一些零花钱,顾思一般用不上,都攒了起来。
这问题让舒颖惊讶:“你要钱做什么?”这还是孩子第一次主动向她要大钱。
“衙门放了假,孙守就要回老家了,可能不再来了,我想送他一个礼物。”
舒颖听了是送孙守的,觉得钱少了能买到的好东西不多,很大方的找了五两银子给他:“要是不够,还可以再给你一点。”
“够了,我还攒了点钱,买个好砚台送给他。”顾思主动告知,省得他娘问了。
礼物买好,腊月十九这天,顾思就带去了学堂。
中午,孙守对顾思道:“今天衙门落锁,我明天就要和祖父回江苏了,若是幸运的话,小考过了,就会去书院念书,等下次见,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。”
古代通训不方便,顾思想起孙守这一走,两人运气都好了,他们还能在京城会试时遇到,运气不好了,这辈子都不会有再见到这第一个朋友面的机会,情绪一下子复杂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