些时二门外,已经等了八个同案的童生了。
一个着急道:“怎么还不出来,上一个进去是谁啊?”
“不知道啊,这时间太长了吧。”
“许是知府有事。”
“出来了出来了。”
顾思一出二门,看到同案的童生见了他,一副恍然的样子。
有个三十多岁的上前来,问候过顾家曾祖父,感叹着对他道:“我们还以为进去的是谁呢,没想到竟然你家孩子,这可是我们这一案里,将来最有出息的一个了。”
这也不是恭维话,大家一致觉得,顾思这么小的年纪就中了童生,以后定是秀才的命,举人说不定也考得。
这话听得顾家曾祖父一阵舒服,连连谦虚起来:“大家都一样,你们也不差。”
出了府衙,坐在车上回家时,顾思对他曾祖父道:“进去见知府时,我可以自己进,或者你让我爹陪我也可以。”
“你太小,我不放心你一个进去。你爹也年轻,见得又是知府,我怕他办事不牢靠。”
顾思听了后,叹了一口气。
顾家曾祖父失笑:“小小年纪,老气横秋的做什么。”
顾思望着他曾祖父,有些话放在心里,还是忍不住说了:“你不要什么事都替孩子办了,这样孩子什么都不会了。”
顾家曾祖父年龄大了经历的多,一听就懂,有些怔住了。
他也曾想过,明明他的孩子都挺聪明的,除了小儿子老九顽皮不太爱念书,大儿子老三和二儿子老六都是稳重不浮躁的,怎么就都读不成书了?
大儿子品性好,却是养的懒惰没上进心。
原以为是年轻时管得少了,仔细看来,是他管的太多了,多到他自己都没有察觉的地步。
大儿子是他的长子,他在他身上付出的心血多,却最没上进心;二儿子三儿子管的少,别说懒了,干活都勤劳的很。
猛然发现真相的顾家曾祖父有些难受,再一想孙子,发现各自都跟了他们的爹娘,只有顾思不同。
不,也不是顾思不同,是他娘不同,他娘就是个爱读书的,才带得孩子不同。
这个孙媳妇娶得好啊!
前边的顾名听了,回了一句:“什么都替你办了,也没见你什么都不会。 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