舒颖笑着劝说:“爷,我先带着他去我叔那里,让他考察一下,要是他觉得明年或者后年就能下场试一试,那我就在府城里上半年一年半的课,要是不行我们回去再念两年再说。”
顾家曾祖父自然能懂自己家孩子有多聪颖,本来就心动,便点头同意了。
舒颖带着顾思,跟顾名一起去了舒家三外公家。
舒家三外公这天休沐,考了顾思对于经义的理解,发现他都懂,很是吃惊,就找了一份以前县试的第一场试卷让他做。
“不会写时文没事,你先答。”舒家三外公道。
时文就是八股文,也叫制义、四书文、八比文。
顾思想在府城念书,认真的答了,小心的让自己不要写的太深刻,避过一些只有大人才能懂的人生哲理。
舒家看过以后,很激动,兴奋的对着舒颖道:“咱娃是天才啊!”
舒颖松了口气,笑了,问起学堂的事,舒家三外公一锤定音:“他不能荒废了,我去跟你爷说。”
舒家三外公带着顾思的文章去找顾家曾祖父。
顾家曾祖父一看,也有些吃惊,以前也没有觉得顾思文章写的这么好啊!
“就在府城里念书,钱我来出!”舒家三外公道。
顾家曾祖父不可能让别人家给自己家孩子掏钱念书,但是他懂了这意思。
舒颖笑道拒绝了,道:“爷,其实这次来我把我的银子都带来了。”
顾家曾祖父不可能让孙媳妇花钱给曾孙读书,家里孩子念书都是家里出钱。
他笑着点头同意了:“我本也没精力教了,正愁着他该怎么办了,这事还是要相公费心了。”
舒家三外公速度极为的快,两天就把事情安排好了,从衙门里下了值就带着顾思和顾名亲自过去了。
顾思要就读的是苏氏学馆,是一位贡生开的。
顾思还没弄懂贡生,只知道贡生好像是可以做官的,又不像是举人。他在村里,能听到新的东西的机会有限,也没就机会问,现在听到了也没问他三外公,机会不合适。
过去识了地方,夫子只是和蔼的问了读过什么书,考过一段背书,就让明天来上学。
顾思第二天被顾名送去上学,发现他上课的大堂里来了二十多个学生,年龄有大有小,小的十岁左右,大的有十七八。
顾思成了最小的一个,大家都在看着他说悄悄话,他听到一个十二三岁的人说:“这是走后门进来的吧,夫子收学生那么严格,他才这么大,字识全了么?”
“孙守四岁多就就识了三千多字,他说不定也是个天才。”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应着。
顾思也没理,拿出了自己的课本。他娘来时,把他的书都带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