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至孝陵卫,除了原本的军营,这里如今也有大批百姓依附这个侄儿的下马桥农庄生存。路边的简易窝棚就多了许多。
速度也终于降了下来,这个时候,朱有炖不用再绷紧了身子,也能缓缓了。
这里不远处是太祖陵寝,这些窝棚都还是朱瞻基让人搭建的,就是给周边百姓一个挡风遮雨的地方,也能赚几个小钱。
这些人对朱瞻基的态度就更亲近了,有人喊了一声“殿下来了。”路两边就跪满了百姓。
他从来不像这个侄儿,总是不厌其烦地跟所有人打着招呼,笑脸相迎。
但是他也从来没有经历过,百姓由衷的跪拜。他们看向这个侄儿的眼神满是尊崇,这是他从来都没有体会过的。
路过了如今已经成为禁地的下马桥农庄,他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东西需要保密,也没有兴趣打听。
知道的越少,就越安全,这是他用亲身经历换来的经验。
但有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好奇,难道这里的东西,比夹江工业区那边还要重要吗?
不过他也没有答案。
马队很快抵达了后标营,这里过去就是东安门了。朱有炖的心终于松懈了下来,这个时候才感觉到了寒风刺骨,他握着马缰的手都已经僵硬了。
朱瞻基这个时候回过头来跟他笑道:“六叔留在京城,要多敦促一下那几位作家,尽快将资料整理好,写出来话本。”
朱有炖点头应道:“明日我就到你的别院,亲自监督他们跟那些英雄交流。”
“內监那边我已经安排好了,待话本写出来,就会大量刊印,发行于世。不仅各处书铺,就连官衙,县学,府学都会低价售卖。不要怕卖不出去,光是海军,我就已经预定了两万本,准备免费发放。”
“只是……,这耗费是不是大了些?”
朱瞻基摇了摇头笑道:“纸墨都是內监出产的,最多也就是耗费些人工。只要卖出一半来,就不会亏了……何况,这耗费真不大。”
他已经看出来了,他这个六叔虽然贵为周王世子,也愿意接触底层人物。但不知道是不是跟那些穷酸接触多了,也变得穷酸起来。
总体来说,眼界不够宽,魄力不够大。不过,搞文化思想工作,还是可以的。
东安门处,刘万带着几个小太监在寒风中正打着哆嗦,看到朱瞻基他们回来,立刻就迎了过来。“殿下,时辰不早了,陛下一刻钟前已经吩咐摆膳了,要快一点。”
朱瞻基点了点头问道:“我的衣服准备好了吗?”
“在东华门内换马处。”一边说着,他就已经开始开始迫不及待向里面跑。
因为大明皇宫建在整个城市的东南角,东安门是外城门,东华门是皇宫门,但是两道城门距离并不远。